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
摘要: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程序改革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是预防、是帮助、是服务、是对干部的爱护。对在经济管理中成绩突出的,审计部门要向单位党委提出表彰奖励建议;对群众有误解的,要查清事实,澄清问题,使领导干部卸下包袱;对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不足和失误的,要客观分析原因,帮助完善制度,保护积极性;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纪违法的,要按规定移送纪检、司法部门严肃处理。
关键词:军队领导干部 经济 责任改革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military leadership program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is a regular job, is to prevent, is to help, is a service, is the cadre of love.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auditing departments should put awar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unit Party committee;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masses, to ascertain the facts, clarify the problem, so that leading cadres to unload the burden; in the practice of reform shortcomings and mistak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objective, to help improve the system, protect the enthusiasm; for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violation of law,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serious transferred to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Keywords: Reform of military cadres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引言
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费审批权、资金使用权的监督检查,规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是为了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清正廉洁、艰苦创业意识,在促进军队高中级队伍作风建设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违纪违规问题。加强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程序改革决不是单纯地查查账目、亡羊补牢的权宜之计,而是要跳出账簿,针对发现的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决策有误、运作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等问题,用财经纪律和财经法规及时做出审计评价并监督整改,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科学管理水平,强化军队财经管理工作,提高军事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起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解放军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近10年来,全军累计有13594名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十五”以来接受审计的干部人数高达9828名,占72%之多。“十一五”期间,全军计划审计负有经济责任的团以上领导干部4000名以上,其中,军职领导干部不少于100名。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程序改革的重点是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承担专项建设任务的单位领导,审计部门会从抓好经费投向投量、计划执行、建设成效入手,对军事斗争准备投入实施全程监督,确保经费向应急作战准备聚焦。军队审计对象还包括掌管经费物资较多的领导干部,比如预算安排、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事项的决策者、群众反映较大或组织掌握有关问题线索的领导干部、拟提升或离任的领导干部。
一、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目前,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中办发[2010]32号《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于中央企业,国资委2004年8月23日印发了第7号令《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1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重要手段,包括了为使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和促使问责制度逐步推行等两方面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期间曾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促进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和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制度”。如掌管资金分配权和资金使用量大、群众反映多的地区、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审计过程中,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重大经济决策为重点,以落实经济责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问责制”已成为整治官场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的重要手段,每每出了重大事故,常常要被“问责”,不少行政长官因此而承担了“连带责任”。因此,“问责制”又被称为“高官问责制”,往往是对中、高层领导人在技术上本可以做到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承担责任。由此,审计部门需要通过严格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认真总结推广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熟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的路径,通过与效益审计的有机结合,围绕领导干部的决策和行政行为加大审计力度和创新绩效评估手段,建立决策、效益、效率评价体系,切实保证审计质量,创新审计成果,推动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建立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和行政效能评估制度,确保干部履行责任的目标最大化。
2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审计机关具有制约与监督权力的法定职责。在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中,经济责任审计无疑以丰硕的成果,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对经济决策程序进行跟踪审计,从最初的可行性调查到决策过程、决策形成、决策实施、决策效益等各个环节,查证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做到决策程序合法、决策过程民主、决策结果科学。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从体制上、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用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机制、规范的运作、严密的程序来保证政府权力的运行实现公开、公平和效率。
3促进部队党风廉政建设
审计机关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对人和事监督的统一,因此,从监督作用的角度来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表现尤其突出。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确立工作重点与步骤,严肃审计行为,注重工作质量的提升。近年来,为强化工作力度,规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重点内容和评价指标等,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遵纪守法情况等,促进领导人员的管理水平、行政执法水平。同时要求在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中,要加大工作力度,查深查透。2003年,在对某公司的经济责任审计中,与纪监委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运用审计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有关领导人员的经济违法问题,指明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365万元,并移送纪检部门进行审查。同时,在延伸审计中查到涉及人员3人,涉案金额387万元。另外,在对转制公司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查深查透,直接挽回了国家财政资金305万元的损失。可见,经济责任审计在抵制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但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4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一是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有助于把对领导干部的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用客观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经济业绩和任期经济责任,增强了干部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二是提高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能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中关于财政财务收支状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个人廉政情况等的评价,不但为干部管理使用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助于领导干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是增强了领导干部遵守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使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充分肯定,违反财经法纪的干部受到查处,促进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自觉遵守财经法纪。
二、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界定难
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若按常规,对被审计单位处理易于被接受,而要是把这类责任分解到每个党政领导者,具体到应由主要领导承担的份额,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标着全体讨论、集体研究的幌子。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常被解释为领导班子会议通过的决定,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定承担者。
(二)经济责任审计标准把握难
确定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应注重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要紧扣“任期”。即审查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的经济活动,非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如有必要可作为背景材料适当追溯,但不作为重点。特别在对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时,对诸如潜盈潜亏、呆坏账等可能影响评价经济责任的问题,一定要同其前任划清界限。二是要突出“经济”。就是要审查和评价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行为,其他非经济活动,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不在评价之列。三要体现“责任”。就是要抓住构成经济责任的内容,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般事项或证据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一般不列为评价内容,以免“抓了芝麻漏了西瓜”。
(三)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复杂,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基层审计机关在地方政府的日常领导下按照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审计活动,不仅要符合行业技术业务操作规则,同时又要面临许许多多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因此,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既不同于会计事务所的社会审计,也不同于单位内部设立的内部审计,往往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这种特点,集中表现在审计风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即审计风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交织在一起,既不能人为消除,也不能随意规避,而是客观存在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审计实施阶段直至审计终结阶段,审计风险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观必然性。
(四)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
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1999年,中办、国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下发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各级审计机关,必须认真研究把量力而行和满足对干部监督考核需要相结合的方法。各级审计机关,应对审计对象分类管理,突出抓好重点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改进计划确定方式,灵活合理的确定年度、离任与任中审计的数量和比例;建立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
三、加强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准确界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责任
1这种经济责任应在审计的法定职责范围内,不能把其它职能部门管辖的事权统统拉进来;
2这种经济责任应能通过预算会计或财务会计核算和反映
3这种经济责任应能通过现有的审计手段和环境条件取证认定
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地界定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组织领导,保证审计顺利开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党委领导下,归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管理。在工作中要体现党管干部原则,这是审计工作经验的总结。联席会议要根据纪检监察和干部管理部门提出的经济责任审计初步意见,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向党委提出年度审计计划。干部管理部门要根据党委确定的计划,委托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并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考核领导班子紧密结合起来。审计组长在特定条件下必须由单位分管领导担任,以便党委作出相应的指示,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审计部门要及时写出审计报告,以便党委掌握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正确结论。
(三)严格执行规定,按照审计程序办事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受托审计,在审计程序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要认真执行其特殊的程序。审计立项必须经党委审定,审计部门接受委托后,要认真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进行审前调查。审计部门拟订的审计实施方案必须报单位分管领导批准,下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要求审计对象提交述职报告并附有关材料。审计中,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审计报告必须征求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党委的意见并盖章或签字,被审计对象可以申明并附不同书面意见。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必须及时、如实地提交审计报告,并按照党委决定下达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
(四)客观公正评价,防范审计工作风险
在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对审计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要准确把握审计评价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定性评价。要准确把握审计评价范围。凡审计项目确定的重点内容均要进行评价,凡审计过程未涉及的、评价依据不明确的事项应当回避,避免“审计越权”。要准确把握审计奖惩标准。实行严格的审计奖惩制度,对“精品”意识强、审计质量高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严肃追究有关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
(五)通过审计实践培养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保证审计力量
1要加强学习。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审计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因此要把学习作为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机关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现代化的学习理念。要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学习制度、述学、评学、考学制度;要实现学习载体创新,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针对不同职级、岗位和知识结构人员,不局限于会计和审计专业限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使审计队伍人员整体的知识结构层次应呈现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从而做到相互补充,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2要加强激励。人力资本要实现其价值必须要在一定的激励机制的保障下才能完成。审计人员也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不断补充,才能更好地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最佳状态。要实现激励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突出学习绩效、工作实绩在干部奖惩、选拔作用中的份量;通过激励在审计机关中营造讲学习、讲实干、讲创造、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干部素质的提高选准持久的动力源。
3要鼓励实践。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过程中,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仅向书本学,也向实践学,学以致用,用而促学,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冲破现有思维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审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深入挖掘审计成果,深化传统审计领域,拓展现代审计空间,通过实践,实现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小结
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国家审计机关着力发展、重点关注的审计领域,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审计工作的重点所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从事入手,是审计结果的人格化,是审计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中国当代经济生活中不仅起到了促进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加强本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严肃财经法纪和完善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作用,还起到了堵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管理漏洞,改善各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国明.内部审计职业教育系列丛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7
[2]李三喜、 高雅青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修订版)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2
[3] 李伟阳、 肖红军.ISO26000的逻辑: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深层解读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9
[4]伍旭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伦理学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5]陈宋生.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2
[6]刘明辉、史德刚.审计(第4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4
[7]宋娟.审计业务从入门到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
[8]马津.审计师的浮生六记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8
[9] 颜晓燕、朱清贞、陈福庭.注册会计师审计经典案例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
[10].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2
关键词:军队领导干部 经济 责任改革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military leadership program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is a regular job, is to prevent, is to help, is a service, is the cadre of love.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auditing departments should put awar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unit Party committee;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masses, to ascertain the facts, clarify the problem, so that leading cadres to unload the burden; in the practice of reform shortcomings and mistak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objective, to help improve the system, protect the enthusiasm; for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violation of law,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serious transferred to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Keywords: Reform of military cadres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引言
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费审批权、资金使用权的监督检查,规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是为了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清正廉洁、艰苦创业意识,在促进军队高中级队伍作风建设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违纪违规问题。加强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程序改革决不是单纯地查查账目、亡羊补牢的权宜之计,而是要跳出账簿,针对发现的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决策有误、运作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等问题,用财经纪律和财经法规及时做出审计评价并监督整改,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科学管理水平,强化军队财经管理工作,提高军事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起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解放军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近10年来,全军累计有13594名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十五”以来接受审计的干部人数高达9828名,占72%之多。“十一五”期间,全军计划审计负有经济责任的团以上领导干部4000名以上,其中,军职领导干部不少于100名。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程序改革的重点是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承担专项建设任务的单位领导,审计部门会从抓好经费投向投量、计划执行、建设成效入手,对军事斗争准备投入实施全程监督,确保经费向应急作战准备聚焦。军队审计对象还包括掌管经费物资较多的领导干部,比如预算安排、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事项的决策者、群众反映较大或组织掌握有关问题线索的领导干部、拟提升或离任的领导干部。
一、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目前,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中办发[2010]32号《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于中央企业,国资委2004年8月23日印发了第7号令《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1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重要手段,包括了为使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和促使问责制度逐步推行等两方面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期间曾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促进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和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制度”。如掌管资金分配权和资金使用量大、群众反映多的地区、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审计过程中,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重大经济决策为重点,以落实经济责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问责制”已成为整治官场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的重要手段,每每出了重大事故,常常要被“问责”,不少行政长官因此而承担了“连带责任”。因此,“问责制”又被称为“高官问责制”,往往是对中、高层领导人在技术上本可以做到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承担责任。由此,审计部门需要通过严格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认真总结推广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熟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的路径,通过与效益审计的有机结合,围绕领导干部的决策和行政行为加大审计力度和创新绩效评估手段,建立决策、效益、效率评价体系,切实保证审计质量,创新审计成果,推动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建立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和行政效能评估制度,确保干部履行责任的目标最大化。
2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审计机关具有制约与监督权力的法定职责。在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中,经济责任审计无疑以丰硕的成果,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对经济决策程序进行跟踪审计,从最初的可行性调查到决策过程、决策形成、决策实施、决策效益等各个环节,查证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做到决策程序合法、决策过程民主、决策结果科学。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从体制上、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用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机制、规范的运作、严密的程序来保证政府权力的运行实现公开、公平和效率。
3促进部队党风廉政建设
审计机关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对人和事监督的统一,因此,从监督作用的角度来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表现尤其突出。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确立工作重点与步骤,严肃审计行为,注重工作质量的提升。近年来,为强化工作力度,规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重点内容和评价指标等,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遵纪守法情况等,促进领导人员的管理水平、行政执法水平。同时要求在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中,要加大工作力度,查深查透。2003年,在对某公司的经济责任审计中,与纪监委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运用审计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有关领导人员的经济违法问题,指明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365万元,并移送纪检部门进行审查。同时,在延伸审计中查到涉及人员3人,涉案金额387万元。另外,在对转制公司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查深查透,直接挽回了国家财政资金305万元的损失。可见,经济责任审计在抵制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但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4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一是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有助于把对领导干部的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用客观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经济业绩和任期经济责任,增强了干部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二是提高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能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中关于财政财务收支状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个人廉政情况等的评价,不但为干部管理使用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助于领导干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是增强了领导干部遵守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使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充分肯定,违反财经法纪的干部受到查处,促进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自觉遵守财经法纪。
二、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界定难
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若按常规,对被审计单位处理易于被接受,而要是把这类责任分解到每个党政领导者,具体到应由主要领导承担的份额,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标着全体讨论、集体研究的幌子。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常被解释为领导班子会议通过的决定,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定承担者。
(二)经济责任审计标准把握难
确定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应注重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要紧扣“任期”。即审查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的经济活动,非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如有必要可作为背景材料适当追溯,但不作为重点。特别在对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时,对诸如潜盈潜亏、呆坏账等可能影响评价经济责任的问题,一定要同其前任划清界限。二是要突出“经济”。就是要审查和评价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行为,其他非经济活动,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不在评价之列。三要体现“责任”。就是要抓住构成经济责任的内容,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般事项或证据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一般不列为评价内容,以免“抓了芝麻漏了西瓜”。
(三)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复杂,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基层审计机关在地方政府的日常领导下按照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审计活动,不仅要符合行业技术业务操作规则,同时又要面临许许多多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因此,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既不同于会计事务所的社会审计,也不同于单位内部设立的内部审计,往往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这种特点,集中表现在审计风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即审计风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交织在一起,既不能人为消除,也不能随意规避,而是客观存在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审计实施阶段直至审计终结阶段,审计风险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观必然性。
(四)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
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1999年,中办、国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下发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各级审计机关,必须认真研究把量力而行和满足对干部监督考核需要相结合的方法。各级审计机关,应对审计对象分类管理,突出抓好重点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改进计划确定方式,灵活合理的确定年度、离任与任中审计的数量和比例;建立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
三、加强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准确界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责任
1这种经济责任应在审计的法定职责范围内,不能把其它职能部门管辖的事权统统拉进来;
2这种经济责任应能通过预算会计或财务会计核算和反映
3这种经济责任应能通过现有的审计手段和环境条件取证认定
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地界定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组织领导,保证审计顺利开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党委领导下,归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管理。在工作中要体现党管干部原则,这是审计工作经验的总结。联席会议要根据纪检监察和干部管理部门提出的经济责任审计初步意见,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向党委提出年度审计计划。干部管理部门要根据党委确定的计划,委托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并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考核领导班子紧密结合起来。审计组长在特定条件下必须由单位分管领导担任,以便党委作出相应的指示,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审计部门要及时写出审计报告,以便党委掌握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正确结论。
(三)严格执行规定,按照审计程序办事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受托审计,在审计程序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要认真执行其特殊的程序。审计立项必须经党委审定,审计部门接受委托后,要认真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进行审前调查。审计部门拟订的审计实施方案必须报单位分管领导批准,下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要求审计对象提交述职报告并附有关材料。审计中,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审计报告必须征求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党委的意见并盖章或签字,被审计对象可以申明并附不同书面意见。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必须及时、如实地提交审计报告,并按照党委决定下达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
(四)客观公正评价,防范审计工作风险
在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对审计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要准确把握审计评价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定性评价。要准确把握审计评价范围。凡审计项目确定的重点内容均要进行评价,凡审计过程未涉及的、评价依据不明确的事项应当回避,避免“审计越权”。要准确把握审计奖惩标准。实行严格的审计奖惩制度,对“精品”意识强、审计质量高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严肃追究有关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
(五)通过审计实践培养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保证审计力量
1要加强学习。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审计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因此要把学习作为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机关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现代化的学习理念。要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学习制度、述学、评学、考学制度;要实现学习载体创新,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针对不同职级、岗位和知识结构人员,不局限于会计和审计专业限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使审计队伍人员整体的知识结构层次应呈现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从而做到相互补充,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2要加强激励。人力资本要实现其价值必须要在一定的激励机制的保障下才能完成。审计人员也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不断补充,才能更好地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最佳状态。要实现激励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突出学习绩效、工作实绩在干部奖惩、选拔作用中的份量;通过激励在审计机关中营造讲学习、讲实干、讲创造、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干部素质的提高选准持久的动力源。
3要鼓励实践。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过程中,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仅向书本学,也向实践学,学以致用,用而促学,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冲破现有思维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审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深入挖掘审计成果,深化传统审计领域,拓展现代审计空间,通过实践,实现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小结
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国家审计机关着力发展、重点关注的审计领域,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审计工作的重点所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从事入手,是审计结果的人格化,是审计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中国当代经济生活中不仅起到了促进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加强本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严肃财经法纪和完善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作用,还起到了堵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管理漏洞,改善各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国明.内部审计职业教育系列丛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7
[2]李三喜、 高雅青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修订版)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2
[3] 李伟阳、 肖红军.ISO26000的逻辑: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深层解读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9
[4]伍旭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伦理学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5]陈宋生.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2
[6]刘明辉、史德刚.审计(第4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4
[7]宋娟.审计业务从入门到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
[8]马津.审计师的浮生六记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8
[9] 颜晓燕、朱清贞、陈福庭.注册会计师审计经典案例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
[10].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