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发表网专注于论文发表、期刊投稿和创作修改指导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客服热线:13667964575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思政论文

大学生如何“完美”转变进入社会角色

摘要:如何转变角色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面临的首要问题。本论文以大学生社会角色进入为研究对象,指出大学生转变进入社会角色过程中存在的心里变化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分析其产生及变化的原因,根据现存教育管理体系,针对其社会角色转变,给出可行性建议措施,让大学生融入社会,完美转变进入社会角色。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就业价值
Abstract: how to change rol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nter society.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ole 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oints out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ift in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s and social value, analyze its causes and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roles, and gives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let the students into the community, into perfect social rol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ol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mployment value
一、引言
在社会环境及教育管理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复杂直接影响社会角色转变的效果。步入社会初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环境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1]。这些变化会影响大学生向社会角色转变的进程,带来心理和环境上的压力。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在社会角色转变中的遇到的障碍因素分析,让大学生完美的转变进入社会角色,解决角色带来的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进入社会有哪些转变
1 自身心理成熟的提升
我国教育管理并没有针对大学生自身心理成熟度的培养体系。此外,由于学校环境的单纯性,大学生在校期间心理成熟度较低。但是初入社会,周围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的承受能力超出导致大学生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此外,再社会认知水平方面,由于其社会经历少,因此,在适应过程中对社会认知度不高,受社会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工作和生活问题也超出预期,学生就会感觉挫败感十足,从而影响其社会角色转变的效果。最后,学生自我意识低,不注重社会角色对自身意识提升影响,忽略社会和集体对自身价值及地位的影响,高估自己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存在落差感。
2 社会责任承担的增强
走出校门其社会责任发生明显变化,要在社会的熔炉里承担社会责任[2]。增强社会责任承担可树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其体会到社会责任感的荣誉,从而完美的适应社会角色。大学生活单纯,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社会责任承担。但社会工作中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具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这种责任承担的压力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走进工作岗位时发生责任逃避、辞职、离职等现象,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影响大学生社会角色转变的进程和效果。
3 社会就业价值的贡献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以学习和探索为主,整个学生角色的是一个受教育,储备知识和锻炼能力的阶段。但是到了社会角色中,则要以社会公民的身份履行社会职责,靠自己的本事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完成社会工作,体现社会的价值。作为社会就业人员必须要适应社会角色的发展,服从上级领导管理,适应社会就业管理的风格[3]。在工作中犯错,必须要承担后果和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规范也发生变化。
三、转变障碍因素
1环境影响
社会角色不同于学生角色,考虑的问题更多,周围环境更复杂。因此,需要提升心理成熟度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角色生活简单,文化气氛十足。但是在社会角色中,其社会环境复杂,生活节奏快,工作环境和压力紧张。要按照单位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不能迟到早退,经常加班,闲暇时间减少,任务繁重。社会环境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和不公平,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现象居多。因此,大学生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环境转变的过程,会遇到不适应环境的现象。
2社会影响
初入社会,要经历一段时间以适应角色转变的过程,社会环境复杂,不仅仅要处理好工作上的事,还要处理好和领导以及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此外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洞察力[4],在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其心理,工作和生活方面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处理事物的经验,社会工作处理不到位,未按时完成工作等会直接影响单位整体的效率。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周围同事相处不和,工作压力大,影响个人生活和正常的家庭和谐。大学生虽然已经步入社会,但潜意识里并没有完全转换,在日益增长的竞争环境下,出现心浮气躁的现象。
3自身影响
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社会义务以及社会规范的要求相差较大,会在大学生的心理工作以及人际关系上有所体现。此外,缺乏自我认知和分析能力。不能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认识自我进行自我批评。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在社会中的表现。体现出一种缺乏自信或者过度自信的现象。最后,无法接受社会现实,缺少适应能力。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果大学生不能面对这一社会现实,就无法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无法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无法从实际出发,进入社会角色。
四、如何“完美”转变
1 合理规划就业方案,积极投身社会
大学生步入社会初期,要做好合理的社会就业方案,积极地投身社会工作中。总结实习心得,制定下一步的就业方案,并在社会实践中优化方案。社会就业初期,要善于总结周围的事物,按照规划的就业方案进行社会工作,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处理好工作和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做好社会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注重生活和工作之间和谐发展。此外,要在以稳定的社会工作中,重新打开局面,更好地融入到社会集体中,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地位。最后,重视自我能力的发展,找到恰当的机会,表现自己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 明确角色,正确对待人际关系
1)正确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值
社会角色具备其自身的要求和规范,大学生应树立社会角色的责任感和就业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要尽忠职守,遵守职业道德。在社会角色中,要按照社会共公民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在社会就业中要按照职业角色的规范要求自己。违背社会就业准则,要承担社会责任,严重时要承担法律责任。
2)了解同事和领导的期望值
服从是社会角色建立和保持的关键。要正确的处理好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尽力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协助同事完成工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要发挥个人的特长,为社会营造更多的利益,做到带头模范作用。此外,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冷静的处理好别人的批评。了解同事和领导的期望值,采用理性的处理方法可,提高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应付能力,有利于稳定其社会角色促进其完美进入社会角色的进程。
3 积极克服情感心理障碍
大学生社会角色进入的心理成熟度要和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成正比。因此,要向克服情感心理的影响,就要从社会实践中克服,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心理成熟度较高的大学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心理成熟度低的就会出现心理障碍。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通过这种方式,可提高大学生的洞察力,预测未来的本领,并且可以根据事物发展的情况,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避免盲目性的工作。
其次,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宣泄自己的压力和情绪,不压抑自己的心情,也不能过渡的放纵自己,合理选择宣泄方式。最后,要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心情,缓解社会角色带来的压力。
4 注重经验社会经验总结
社会经验的总结是社会角色树立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应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积累生活和工作经验并善于总结。在生活中,积累维系人际关系的经验,听取社会经验人士的意见。在工作中,虚心向同事和领导请教,听取其经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总结社会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的需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社会活动的志愿者,按照规定做事和休息。提高监督的力度,从小事做起,没完成任务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逐步增加社会责任感。无论大学生是否完美的转变进入社会角色,积累社会经验都是完美转变进入社会角色的好方式。
五、结论
社会角色的转变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经之路,如何完美的转变进入社会角色是其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社会标志着大学生应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因此,本文针对社会角色进入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心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就业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大学生如何快速的实现社会角色转变,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减少磨合期。分析其转变存在的障碍因素,给出了完美转变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甦. 如何引导大学生完成社会角色的改变——谈表演训练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11):155-158.
[2] 陈颖. 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中的高校角色分析[J]. 青年与社会:上, 2015(2):151-152.
[3] 王泽琳.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8):216.
[4] 孟书广.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 中外企业家, 2017(1).

上一篇: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下一篇:返回列表

1对1专属服务

长按微信号yywh66666666  拷贝微信中粘贴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