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发表网专注于论文发表、期刊投稿和创作修改指导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客服热线:13667964575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统计学》教学认知研究

摘要:本统计学论文基于江苏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366 名大二和大三学生的《统计学》学习认知调查数据,从专业类型、认知变量、成绩类型等三个维度上分别分析了统计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的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影响,揭示了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对统计教学认知的差异。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指出了国内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教改建议。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认知;课程改革
一、引言
统计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种边缘学科,统计数据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观测,统计学最大的资本乃是其效用[1]。《统计学》课程被我国教育部列为全国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
信息时代,统计工作及统计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过去三十年来,国外学者对统计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层次研究。Moore 总结了美国统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并提倡能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提高统计能力的授课方法[2];Cobb and Moore 认为统计基础入门课程应该始于描述性统计及探索性分析,而不是复杂的数理推导[3]。Scheaffer 建议在统计教育策略上,应选择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方法[4]。陈晓锋等根据美国统计协会2005 年发布的“统计学评估和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认为我国统计学教育应突出统计分析主线,强化探索性数据分析在统计学课本中的作用。目前,国内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比较狭隘,不够系统化、具体化和规范化的缺陷,当前统计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统计理论和方法, 却忽视了统计实践和应用。这种模式导致统计教学脱离实际应用, 所培养的学生也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多数大学毕业生在学习统计方面的困难导致了他们统计技能的短缺,如, 大学毕业生无法解决产品质量调查、分析数据能力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也较差。显然, 这种教学模式是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刘元欣和庄严认为,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是统计教改的瓶颈问题。
在中国, 如何结合学科背景及学科专业特点, 探索新的统计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是一个现实的课题。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认知评估研究,对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统计学人才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二、数据来源
国外一些统计教学改革研究文献表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考核方式、教学目标和学习态度等众多变量会影响到学生对统计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在参考前人研究文献基础上,本文对不同的文献涉及学生对统计教学认知的指标进行了系统整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20 个统计学课程认知指标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表略)。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做的有关统计学教学认知的调查问卷,这项调查共涉及金融学、保险学(方向)、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和物流管理等共8 个专业,发放428 份调查问卷, 回收调查问卷402 份,其中有效问卷366 份,被调查学生具体分布情况见表。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表4 所示的有关“教学方法、教材看法、学习热情、考核方式、教学目标”等5 个方面的调查。为了区分不同层次学生对统计学教学认知的差异,在整理调查资料时,依据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将他们分为四类(A 类:90 分以上,B 类:80-90 分,C 类:60-80 分,D 类:60 分以下),并依据上述分类做了数据统计。
三、经管类学生统计学认知分析
从以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进行分类的调查数据看,A 类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比较看重“实验教学”(30%)、“实践教学”(20%) 和“案例教学”(20%);在教材方面,比较认为统计学“理论抽象” (33.33%)且“公式多”(26.673%);在学习热情方面则普遍显示“有兴趣”(68.33%);在考核方式上则喜欢“调查报告”(36.67%) 和“笔考与机考结合”(28.33%);在教学目标上认为应以“理论与实际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B 类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看重“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教材方面,也认为统计学“理论抽象”且“公式多”;在学习热情方面则大多为“有兴趣” (52.31%);在考核方式上则喜欢“调查报告”(33.85%)和“笔考与机考相结合”的方式(26.92%);在教学目标上也比较容易接受“理论与实际结合”为主的教学。显然,A、B 两类学生在对统计学的认知上是基本一致的。C 类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最看重“实验室教学”(27.52%)和“案例教学”(22.82%);在教材方面,比较认同统计学“公式多” (32.21%)且“理论抽象”(28.86%);在学习热情方面则“兴趣一般”(53.02%);在考核方式上同样喜欢“调查报告”(41.61%) 和“笔考与机考相结合”的方式(30.87%);在教学目标上认为应以“理论与实际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D 类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喜欢“研讨式教学”(35.48%)和“实验教学”(29.03%);在教材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统计学“公式多”(74.19%);高达80.65% 的学生表示对统计学“没有兴趣”; 在考核方式上最喜欢“调查报告”(77.42%),而选择采取“理论考试”(0.00%)的学生为零;在教学目标上则认为以“弱理论重实践”的教学模式为主。
为了考察四类学生在统计认知变量结构比例方面的差异,本文绘制的箱线(图略) 显示:A、B 和C 类学生在统计学认知指标结构比例上变异较小,均值在21% 左右,这三类学生基本上有着较一致的观点。但D 类学生在统计教学认知上则较为离散,这表明未能通过统计考试的学生在统计认知上差异较大,导致他们考试不及格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核心因素, 从教学、教材、教法等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今后统计学教改的主要方向。统计的生命在于应用,但是,在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阶段的统计学课程大纲中, 几乎没有多少后续课程可以再次启用统计知识, 使得统计学习和统计实践应用脱节,所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根据本次统计认知调查,对今后的统计教学和统计教改,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科学教学理念
统计学是一门具有庞大的学科体系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兼顾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教学既有较高的数学要求,又有较系统的应用学科背景,应树立科学的统计教学理念。
(2)创新统计教学方法
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重视上机,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把统计方法与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商务研究、管理研究、质量控制等紧密结合,并引导学生学习并使用SPSS、SAS、S-plus、Minitab 等统计软件分析财经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分配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比例,本科阶段倾向于侧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进行质疑并给出创新观点。
(3)注重学生统计能力培养
构建多元化的统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统计洞察能力和数量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基于一些现实数据或经典案例数据,培养学生的统计建模及统计分析能力。统计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统计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统计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学科交叉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统计基础的财经类人才。随着统计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紧密融合,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更为明显,统计学几乎贯穿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教师要提倡学生关注统计发展动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前沿统计方法进行财经学科创新。
(5)选择灵活的考评方式
创新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内容和方式既要重视统计实践能力考察,又不能忽视对统计基本理论的考察。课程考核成绩的构成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基本统计理论掌握能力,二是统计案例分析能力,三是统计实践能力。
(6)选择专业对接的统计教材
目前,国内高校除了使用自编教材外,使用最多的当属中国人民大学贾俊平等主编的《统计学》教材,这是一本国内优秀的统计教材,受到众多高校师生的欢迎,但毋庸置疑,这本教材是倾向于为财经专业学生而编著的,其中的案例分析对非财经专业学生而言就几无兴趣。合适的教材可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本文认为,统计教材选择从宏观看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国际接轨又要适合我国国情,从为观看应该既考虑基本内容的统一性又要兼顾专业对接性。
参考文献:
[1] L.S., Richard, Statistics Education: Perusing the Past, Embracing the Present, and Charting the Future [J]. Statistical Education,2001,7(1): 89-97.
陈晓锋,周婧,龚凤乾. 《统计学导论》教改实验在美国—— GAISE 建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1):63-67.
[2] 袁卫. 我国统计高等教育的回顾和前瞻[J]. 统计研究, 2001,( 1) : 45-50.
[3] 王青华. 统计教育应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J]. 统计教育, 2004( 1) : 26-27.
[4] 刘元欣,庄严. 对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8-140.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网瘾”下一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1对1专属服务

长按微信号yywh66666666  拷贝微信中粘贴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