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发表网专注于论文发表、期刊投稿和创作修改指导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客服热线:13667964575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中国绘画与服装设计的有机结合

摘要:中国绘画,看似与服装不相关连的事物却在当下的一些服装设计师笔下得出精彩的交集,将中国画元素与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及色彩等相融合,使得服装成为中国画文化的另一个展场。今天的国人更注重生活的品质、强调自我、主张个性、展现文化,服装就是其表达个性的一个重要元素,能突显其高雅的生活品味。本服装设计论文将着重通过探讨中国绘画与服装设计的关系与有机结合,对未来的服装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国绘画;服装设计;有机结合
Abstract: Chinese painting, seemingly with the garment not related things in the present some clothing designer writing that wonderful intersection, the Chinese painting elements and the clothing design of pattern and color combination, so that clothing has become another exhib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culture. Today's Chinese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life, stressed self, advocated personality, culture, clot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expression of personality, to highlight the elegant taste of lif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painting and fashion design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future.
Keywords: Chinese painting fashion design combination
1引言
中国绘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各种笔法、布局来描绘物像,不拘泥于焦点透视。中国绘画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原”,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行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同时中国画又与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中国绘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形式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在世界美术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世界画坛上的一朵瑰丽的相鲜花。它所达到底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我国绘画艺术的渊源及基本特征
我们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搠到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先人们在长期的使用石器工具的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了自身的审美情趣,并且开始用红﹑黑﹑白等颜料涂抹各种纹饰,创造了古朴,憨厚的原始绘画,后来经过历史文化的长期凝练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影响,使中国画形成了显著地民族风格。以形写神,点睛传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从秦始皇兵马俑上的残留色彩和秦宫遗址发掘的壁画残片的粗矿笔线,可以窥视秦宫金碧辉煌的色彩和壮美恢弘的气度。汉代的绘画色彩浓烈,气魄雄浑,形象夸张,所绘线条劲力飞扬。马王堆出土的西汉锦画集中体现了汉时绘画浪漫的构思,华丽的色彩,匀称的线条和传神的形象。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绘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的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相对于西洋画来说,中国绘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绘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同时,中国画讲求“以情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讲求的是“以形写形”,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求画面的整体概括。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中国绘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
中国绘画的分类可谓是多种多样的,从用色上可分为水墨画和设色画。从表现手法上分为写意,工笔和兼工代写,写意中又包括大写意,小写意,写意山水,写意花鸟等。从画科的内容上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界画。山水画可分为青山绿水,金碧山水,浅峰山水,水墨山水,没骨山水等。花鸟画可分为花卉,竹石,蔬果,翎毛,鸟兽,鱼虫等。人物画科又可分为人物,释道,风俗,仕女,写真等。中国画主要是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画幅的形式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面等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裱。
3中国绘画与服装设计的有机结合
我们中华民族的服专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的汉代,勤劳勇敢并且充满智慧的中华人民就已经将国画的艺术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汉代服饰--汉服,相对于西方服饰叠浪千层的变化而言,汉族服饰风格,在世界服饰史上是风格明显的,而且相对稳定。汉族服饰风格,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其中,右衽系带、宽袍大袖等基本特征一直延用到宋明时期,直到满清入关,才被迫放弃。汉族服饰,能有如此的生命力,与其无以伦比的美是密不可分的。汉服,可称是世界最美的服饰,自产生到消亡,无论在工艺上,还是美学上,都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霓裳羽衣、敦煌飞天……无不以其之美惊著于世。在2003年国际小姐选美大赛上,中国小姐王珊,又以汉服中的唐装赢得最佳民族服饰奖。由此可见,汉服之美,天下共睹。我们提及汉服,常会想到汉服的一些常用元素,如右衽、大袖、系带,等等,但在其它民族的服饰中也有应用(如图二)。例如日本的和服,本是从汉服改制而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如妇女的背包,在中国的唐朝也曾出现过。再如满装中最具特色的立领盘扣之类,在明代汉服中也曾出现过。但是这些应用同样的元素服饰,其风格却与汉服迥异。而汉服,自产生到消亡,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制式虽有所变革。但是外行人,可以很轻易的区分汉服与清装、汉服与和服,却很难辨别某件汉服所属的朝代。为什么?这是因为汉族文化的哲理,自始至终贯穿着汉族服饰的命脉,化为她的灵魂,使她体现出特有的神韵。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阐述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念。它与纯抽象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求于“形似”.还要达到“神似”。画人,不能仅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难仅仅拘泥于自然之真实,更要画出人的精神面貌。这一点就是中国艺术家建立起来的艺术所竭力企求的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重要准则。
必需强调,绘画中表达神韵的方法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它深厚的现实基础。而国画中汉服的表现手法,正是依托于汉服艺术的精髓所在。所以可以推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也是汉服,乃至整个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而国画艺术主要追求的理念,也正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西方绘画和西服之间的种种联系,再与我们的汉服进行一下对比。西画是以色块为主要构图手法的,以画几何体为学习构型的基础。学习人像素描,都是从人像分面开始学起的。而西服也是通过立体裁剪,将衣料分割成块,并以人体构造为蓝本,拼接成立体构型。这就说明,西方服饰和西画一样,也是以面和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而中国画主要是以线条为造型的基础手法,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并以此来展示国画的神韵。这就使得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的分野。法国的罗丹也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这说明世界人民同样认同线条的重要性。但西方绘画更注重表现体面,在线条的运用和表现上则略显得相对不足。而中国画,却在此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手段,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能巧妙地运用流线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种形象,仅用于表现人物的手法,就有十八种之多,称为人物十八描。可以说,流线艺术在国画中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而国画中的人物十八描画法,正是基于汉族服饰的特色产生的。汉族的传统服饰,以宽袍大袖为主要特色。其中袖子的宽窄长短就很有讲究。一般官员的袖子可以挽回至肘,而袖径最宽时竟有四尺之多,垂下手时几乎可以到地。这种设计,相对于人的体型而言,显然过大了。如果将其平展放置,看上去则平凡无奇,但是当着装者屈臂时,这种大袖就会自然形成褶皱的流线,这种流线,或于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于临风屹立之时,不停的运动变化,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活的、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品。而衣与裳的设计剪裁也是如此,用料都远大于覆盖人体的最小需要。但是汉服一旦穿着起来,便会依据着人的身体结构,形成优美灵动的流线,使人的活动游刃有余,从而显示出了自然之美,汉服的这种生动的表现力则与国画的惊人的相似。
国画,既有潇洒脱俗的写意画法,又有精益求精的工笔画法;既焦点透视法,也有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以求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这与汉族服饰,即能以人体构造为基础,又不拘泥于人体限制的设计思想一致贯通。所以汉服制作时虽然区别不大,但是穿在不同的人身上,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穿着,却能显示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在其它服饰中,如古希腊、印度服饰,也曾追求过线条艺术。尤其是古希腊的服饰,从流传下来的雕塑可以看的出,古希腊人民在服饰的表现上,大量的采用了灵活的流线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相比而言,古希腊、印度服饰都过于简单粗糙,而汉族服饰穿着更合体,制式更丰富,工艺更精美,造诣更高超。这当然与中国悠久历史、广阔的疆域、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完整的哲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当一件西服做好之后,他的体面结格就已经固定了。而人,不过是一个撑起这个结构的”衣服架子”。更有甚者,在西方十六七世纪的贵族女子服饰,为了突出这种体面结构,专门在裙下安装一个半球型的支架,被后人嘲笑为”母鸡笼”。这种违背人体构造,即不自然,也不实用,更无灵动力可言的设计,虽然流行一时,最终还是被淘汰了。但是强调体面结格的思想,依然主导着西方服饰艺术的发展。而和服,在日本称为吴服,是日本学习汉服制式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服饰。它保留了很多汉服的特征元素,如右衽、大袖系带等等。但早已失去了和汉服如行云流水般是神韵。区别于汉服,和服采用小裳收口,下裳紧紧包裹双腿;袖子平整,与臂长相当,多呈方形;腰带较汉服宽圆厚重。尤其是现代和服,在吸收了西方服饰的立体剪裁和熨烫手法之后,更突出衣服上的固定直线,这些都和日本人刻板、固执的民族个性十分相通。而在日本绘画中,这种性格也表现得很充分。这些都与汉族服饰自然洒脱的主体风格大相径庭。这说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自使至终主导着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而服饰也不例外。
在此,我想就满清服饰特点和演化过程,进一步谈谈文化灵魂对服饰风格的影响。
满清是满族统治的朝代。从清军入关,便强行在中国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男子一律剃发,禁止穿汉服,一律改穿的满装。这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血腥政策,才是导致汉族传统服饰消失的原因,而非自然淘汰。满族在入关前作为一个生产力较为原始的游猎民族,其服饰制作主要是吸收汉族的工艺。例如:丝绸刺绣等,都是游牧民族本来没有的。在后金时,女真人还是裸上身,裹羊皮,涂猪油。只是到了明朝,逐渐学习了汉族文化,才渐渐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衣饰。落后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后,急于摆脱文化上的自卑感,所以大量吸收了汉族服饰中华贵的元素。清装力图在最小的面积上,加入尽可能多的华丽图案,创造出了极其复杂纹饰效果。其工艺之繁缛,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例如:清装常用的多彩滚边,本来是从汉服中唐装的圆领演化而来的,但是因为后来不断的加以强调和复杂化,竟成了如十八滚、十八镶等的满族特色元素。
可以想像,地处寒带的民族,宽袍大袖显然不适宜保暖。而用落后的文化和单纯的武力统治数十倍于自己的汉族人,不可能不让满族统治者寝食难安;前朝鲜卑族的汉化消失,更成为他们的”前车之鉴”,使其时时如履薄冰。种种的外部压力,使得这个本来就已经极度自卑的民族,更增加了自闭的心态。所以在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在表观上消灭满汉差距的同时,以达到消灭汉魂,供其长久奴役的目的。”宽袍大袖,以待人宰割乎?”正显示了当时满清国统治者的狭隘。而在狭隘造作的思想文化主导下,是决不可能出现如前代灵动自然的服饰艺术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服装设计的民族化问题就开始成为国内服装界探讨的热点,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是“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在此期间,国内服装设计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开始了积极的设计探索。及至九十年代,服装设计民族化依然没有淡化,以兄弟杯为核心的高规格设计大赛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服装界的中国风越刮越猛:越来越多的国外服装设计师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龙、凤、牡丹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且代表吉祥、富贵等美好祝福的手工刺绣图案,贴合东方女性身材韵美的立领、开衩、偏襟,装饰和功能兼具的手工盘扣,以及集天然、舒适、透气、轻薄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丝绸,都成为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所钟爱的创作元素。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元素的提法开始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服装、音乐、舞蹈、建筑……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民族化以一种新的形态和视点被提出。
4中国绘画对我国未来服装设计的影响
4.1中国绘画元素的概念与类型将越来越盛行
中国元素的外延非常宽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众多的类型,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譬如按照历史属性来划分,就可以分为中国传统元素和中国现代元素等,如国外设计师偏好运用的毛泽东头像就属于中国现代元素。
按照地域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国南方元素与中国北方元素,抑或中国东部元素与中国西部元素等;按照民族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国汉民族元素与中国少数民族元素等,这也是由于中国各民族都有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按照地位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主流中国元素与非主流中国元素等;按照感知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国视觉元素、中国听觉元素、中国味觉元素等。属性变量的交叉,又可以形成次一级的界定范围更窄的元素类型,比如中国西部传统元素、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元素等。作为服装设计领域所提及的中国元素,则可以进一步引入另外的分类方法。譬如按照构成学理论划分,分为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等;按照设计要素划分,可以分为色彩元素(中国传统的用色制度、习惯、设色方式等)、图案元素(传统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象征意义,图案的属性、题材、风格、套色、形式等)、工艺元素(加工工艺、编织形式、裁剪方式、缝纫方法、熨烫方法、锁扣方法等)、造型元素(服装的廓形和各个局部的造型)、结构元素(结构的属性、规格、处理等)、材料元素(种类、成分、外观、质地、手感、厚薄等)、部件元素(零部件的种类、造型和色彩等)、装饰元素(装饰的属性、材质、造型和色彩等)、配饰元素(配饰的种类、材质、造型和色彩)、形式元素(形式美原理)等。
4.2以中国元素为切入点的服装设计更加有层次
在世界服装界掀起的中国热潮中,许多世界顶级时装品牌都在秀场上推出有中国特色的时装的同时,大举进入中国成衣市场:古奇品牌在纽约和北京的广告中都以蓝色调中国风格的裙子为主打产品;乔治•阿玛尼品牌推出旗袍领的衬衫;普拉达品牌和MiuMiu品牌也推出结合盘扣和旗袍领的西式衬衫以及装饰中国旗袍领的棉运动衫等。确实,很多国外设计师设计出了大量优秀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这些服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国外设计师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他们只能根据很有限的了解想象中国,用西方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来演绎中国元素。结果是作品很好看,但很难看到中国文化的意蕴。同样的原材料,加工成什么样的产品,要看加工的目标。这当中原材料的价值和产品目标都是变量。同样,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意境层次。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仿古设计;中国风格设计;纯视觉符号运用。这就决定了中国元素运用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对于仿古设计,中国元素主要是以关系较为固定的元素群的形式出现,以较贴合历史 原貌为宗旨。中国风格服装的设计,要求各种设计元素——造型、色彩、图案、材质、配饰等,综合运用,以形成统一、鲜明的中国文化倾向。风格能在瞬间传达出设计的总体特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达到见物生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要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元素的运用就不是孤立的了,它要和其它设计元素构成设计元素群。纯视觉符号运用,是指中国元素可以不体现出中国风貌,而仅仅作为视觉元素融入其它风格,而成为无民族文化指向的符码。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还存在三个层次:表形、达意、造势。“形”是物象的外形与结构,它是表象。“意”是指物象所蕴涵的象征意义、美好寓意。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
在“意”的层面上,中国元素成为各种象征意义的载体,设计师用充满想象力的表达形式,把人们内心深处的祝愿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再现了出来。“势”通常指“形”所蕴涵的气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态势和气氛,“势”能传达整个形的精神。在服装设计中,“形”和“意”相对比较好掌握,因为这还是停留在一种对中国元素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层面上。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在研究中国元素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精神领域的内部。因为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中国元素的精华之后,结合现代西方服装设计理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的同时又是国际的现代服装。因此,对于传统艺术的收集、整理、探讨,也不能只关注纹样和形式美本身,应该进一步关注器形乃至整个体系的认识和研究工作。以三宅一生、高田贤三为代表的日本服装设计师运用民族元素所作的许多设计,充分展现了与西方服饰审美体系相异的哲学理念,体现出了东方的服装与人、服装与环境、造物与持续发展的关系。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深入的钻研分不开的。三宅一生在自己撰写的《东西方相遇》一书中曾写到“要挖掘出和服背后潜在的精神”,可见一斑。
4.3以中国元素为切入点的服装设计思维更加灵活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以中国元素为切入点的设计自然也是如此。创意设计过程,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初步灵感、累积、孵化、启发和验证。虽然不同设计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不尽相同,而且可以相差悬殊,但是启发阶段在每个个案中都是极短的——如同一道光束投射到主题上。一般来说,初步灵感的获得,感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其时间也相对较短。当某个中国元素成为你的设计灵感源或表现趣味点之后,就进入时间相对较长的累积和孵化阶段:收集大量的相关素材、分析比较、打草稿以及冥想。这一过程是各种复杂的、矛盾的、含混的事物并存的时期,感性思维渐居主导地位。正是因为这种状况,一切都不是线性的了,原有的思想、模式、定律都可以被打破,原创性的设计才会破土而出。
5小结
中国绘画与服装设计的有机结合,让时尚的服装表现出中国绘画的气韵与神髓,展现出特有的弯月、典雅与独具魅力的东方之美,让中国服饰成为响亮的中国名片。民族风格是一种内涵,每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艺术如:诗歌、绘画、雕塑、服饰、音乐、舞蹈无不打上它的烙印。几千年来,由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了民族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特点明显地表现在追求事物的神韵和生活的内质,重在写意,审美趣味质朴而含蓄。而讲究形式美,要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中国画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民族风格;同样,作为代表文化特征的中国历代服饰与中国画的意境、神韵一样,具有丰富而幽深的美感内涵,它追求人格美的艺术理想,使中国服装达到很高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郭琦、罗俊、杨砚书.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教•学书系:服装效果图马克笔表现技法.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3
[2]郭琦、杨棣、罗俊.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教•学书系:服装效果图男装表现技法.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3
[3]陈闻.服装设计表达:时装画艺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8
[4]石鹏翔、王宇.21世纪中国美术院校艺术设计精品教材:设计素描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6
[5]吴刚.中国高等院校建筑学科系列教材:素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4
[6]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1
[7]古月、李薇.中国传统服饰图鉴.东方出版社,2010.1
[8]肖燕、徐家华、刘健芳.风格与服饰搭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
[9]黄辉.中国历代服制服式.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1
[10]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2
[11]吴欣.中国消失的服饰.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5
[12]赵连赏.中国古代服饰图典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7
[13]黄慧玲、胡越.中国古代服饰线描画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1
[14]崔京源、徐伟.优雅夏奈尔经典纪梵希:跟大师学风格与搭配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1
[15] 威廉·亚历山大、沈弘.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

上一篇:浅析钝感力意象在《老人与海》中的创新体现下一篇:论李白漫游创作诗歌对文化创造的影响

1对1专属服务

长按微信号yywh66666666  拷贝微信中粘贴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