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发表网专注于论文发表、期刊投稿和创作修改指导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客服热线:13667964575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论李白漫游创作诗歌对文化创造的影响

摘要:漫游创作是我国传统旅游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此类创作者常常把漫游作为是超凡脱俗的,并且是作为一种追求自我完美人格和对个人价值提升一个非常有利的途径。他们将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以自己游览过的大好河山作为创作材料,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了许多佳作。当漫游成为文人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文人将此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本艺术论文我们将重点讨论李白漫游中创作的诗歌,并浅析这些创作的诗歌对我国文化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李白 漫游创作  诗歌影响
一、漫游的因由
李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旅行家,虽然那时候旅行艰难,但却丝毫没有阻止他前行的脚步。在交通如此不方便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让李白不顾一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的呢?
(一)旷达不羁的性格,被排斥的疏远感
李白小时候“混游渔商,隐不绝俗”。李白从小生性狂放,蔑视礼法。李白虽然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商家,但始终是处于一个飘荡的状态中,并没意义真正意义上的扎稳脚跟。这样的家境对于一个天生自负的李白来说更加增添了内心的仇恨和不安分感。据当地有人描述说李白天性豪放,但是始终不能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他在同龄的伙伴中也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 。种种因素让李白觉得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过只是个寄宿较色,这将促使他离开踏上完全属于自己的行旅之途。
(二)对怀才不遇情怀给予心理补偿
古代时期,科举制度是唯一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但是李白经过几次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李白的漫游很大一个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用漫游来弥补他内心认为怀才不遇的一种心理补偿。在漫游的途中,他采取了非常多的类似纵横家游说的方式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才华。他希望大自然能够给他在内心上得到一种补偿,在精神上得到补偿。不管是幻化的景象还是抽象的偶像,亦或是自己创造的形式、自然景观都对自己的内心起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偿作用,给自己的内心带来了心理平衡。
(三)求得身心的自由
在李白心中认为旅游可以让自己放松,能够获得身心的自由。旅游是无拘无束的,是无忧无虑的,能够获取精神上的自在和自得。可见“游是理想的人生境界与最高的审美境界”。当身在异乡,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文,接触到新的人们,这样的改变能够让自己在思绪上迸发出不一样的好点子,非常有利于创作。并且旅游还能够培养出自己对人生的广泛的兴趣。将萌发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李白宁愿自己一生都处于这种不断的追求之中,李白把漫游当做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基本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
二、与众多漫游文人的不同
虽然李白生涯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旅行当中度过的,但是和绝大部分的旅行创作者不一样,他是例外中的例外。
(一)思想的复杂性
李白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的原因与他思想的复杂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从小受到父亲耳濡目染的“兼善天下”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游遍全国的名山大川,结交了众多朋友,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但是李白从小表现出的放荡不羁的性情,对于这种安分的善于稳定的儒家思想来产生了太多的思想矛盾。李白从小就有安邦济世、抱负天下的热切之心。李白所采用的游说人生这一主要的生活方式,虽然自己在科举制度考试中未能如愿完成自己的政治报复,但是在旅游的途中也不曾断了念想要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他的游说的途中将自己的政治抱负表达出来,但是李白和一般的追求功名的人不一样的是,他不像一般的读书人一样,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所采取的方式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他为了追求功名,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采用了除了科举考试之外的很多手段,比如说求仙学道和结社隐居等等。他求仙学道和结社隐居,邂逅了道教名流司马承祯等,和他们一道游仙学到。他游览了天台山,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盼望仙人“举手来相招”。他拜访了很多的名师和名山,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能够感动上帝,能够早点让皇帝看到自己的才华,早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二)随遇而安,四处为家,目的性淡薄
在李白的价值观中,认为人的一生不应该仅仅是将时间花费的追求功名上,在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随遇而安,四海为家的一种随意性情,因此也才有了他后来的众多关于山水的豪迈的诗歌书写。虽然李白由于没有通过科举制度考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想通过旅游到处游说的方式去实现,但是通过他在旅游过程中写的大部分的山水景观的诗歌来看,其目的性并不是很强,他更加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在李白看来,人的一生,追求功名不是人生所有的价值,不能仅仅是消耗在对世俗生活的追求上。神仙长生都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所以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个体生命的超越上。李白四海为家,从他所作的诗歌中可以看出,除了刚离蜀时有少数几首对家乡流露过一点留恋之意,再就是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流亡西蜀时他曾经一度思乡,其它的诗都不见有多少乡情。和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有关的诗,一首也没有。李白在临死之际,希望埋葬之地不是蜀,也不是长安,而是晚年旅途中所经过之地宣城,与他所敬爱的谢眺有关的青山。这种情况,根据我国人民安土重迁的一贯习惯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这反映了在李白心中,国家的意识已经开始代替乡土意识,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吾家。
(三)占去生涯大半,直到晚年
李白是一个极其热爱旅游的人,他是一个视旅游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长时间的旅游和漂泊让他渐渐明白其实人生还有很多除了政治抱负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短暂的人生来说,一直到万年,李白都把旅游作为对生命的热爱。李白选择漫游作为自己生活的最基本形态,漫游几乎占据他的所有生活。开元二年,李白在白帝城一带遇赦后,他没有接近入蜀之地,相反,他的意愿和实际行踪是从白帝城至江夏-巴陵-零菱-江夏-庐山-豫章-寻阳-长风沙-金陵、宣城、历阳,总体来看,是在更远的江南、江东地区游历。从青年到晚年,李白没有停止过行旅的脚步。
(四)单身一人,游历各地
对于很多人来说旅游很少是一个人的行程,但是对于李白来说,他的行程自由他一个人,他是一个单身的旅行者,虽然在旅行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那些都只是阶段性的朋友,真正的知心朋友除了他自己没有别人。李白之所以能够浪迹天涯,最大的可能性归结于李白广交天下好友,他名气非常大,几乎到过一个地方就会结交到一大帮要好的朋友,所以,无论他走到哪个角落都能够有落脚的地方。这个我们从他的诗歌当中就可以看出,如“少年流落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又“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特别是在安陆初所写的《上安州李长史书》中,把自己形容得非常孤单可怜:“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这些都没有影响李白的寻访名山,周游胜地。所以,我们可以说,李白的漫游是矢志不移的,不被外物所左右;他不是把漫游当成对生活的补充,而是作为生活本身来享受。通过漫游,李白豁达不羁的性格得到充分的表现。
三、漫游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漫游是很多创作者寻找灵感来源的最好的方式,漫游对于诗歌创作来说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李白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他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几乎没有李白没有去过的地方。所以,我们一般认为李白是一个十足的“旅人”。李白很多的诗歌都是关于旅行的,都是关于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李白在漫游的过程中正是用诗歌来表达他的旅行之感的。在漫游的过程中,李白拥有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所经历过的特殊的社会经历给他的诗歌创作带去了大量的灵感。他的独特的旅行生活方式和改变他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对待一切事物都与他独特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角度,有自己不一样的思考深度,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和审美态度。所以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念,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对不一样的世界的判断。除了咏怀诗和一些描写有关人事的悲欢离合的诗歌之外,李白著作了大量的有关山水景观的诗歌。但是,有关山水诗的创作,李白并没有按照一般的山水诗来写,完全是自己的情感的真情流露,用自己的心灵随意发挥。所以,李白的山水诗有自己的灵魂。比如说《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江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本来说太阳照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两岸青山相对是正常的自然想象,但是李白却写道如日边来,有着自己对太阳的不一样的特殊观念。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日乃人君之象。所以,他才把孤帆飞驶和他的被征联系在一起,而觉得那种景象特别壮丽,以致觉得天门特意为它大开。这里,李白对常人不易动情的事物产生了感情,是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瞻。
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想象。比如说《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典型代表。“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所描写的狂风、雷电和仙人境界中充满瑰丽的想象。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李白的漫游为他的创作提供很多可能的创作源泉,为他提供了思绪。通过旅游放开了自己的眼界,所以他创作的诗歌往往能够感受到豪放之情。
小姐
李白的漫游中,还与长江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一生中曾多次来往于长江之中,游历于长江流域,有众多有关长江的诗。这些诗无论是在数量上(约120多首),还是在质量上(有不少是传颂的名篇),都在李白的山水诗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李白赋予长江以浓情与厚意,而长江也赋予李白气魄与性格。雄伟壮丽的长江使李白为她唱出一首首赞歌,也唱出李白胸中的豪情。同样,李白对黄河也有深重的情结。是一次次涉足于黄河与长江,使李白一次次诗情涌动。总之,李白的诗和他的漫游是分不开的,注定李白是个行旅诗人。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参考文献:
[1]李白.李白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2.
[3]欧阳修,宋祈.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日)松浦友久.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范震威.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6]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7]葛景春.李白思想艺术探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8]葛景春.李白研究管窥[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9]章海荣.旅游审美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中国绘画与服装设计的有机结合下一篇:初探3D技术对未来新媒体广告艺术性的影响

1对1专属服务

长按微信号yywh66666666  拷贝微信中粘贴添加好友